接触创新相关的东西越多,就越发现绝大多数人对“创新”这项工作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了字面意思上。县级无聊时去百度看了一下创新的注解,“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简单的说就是以新思维、新手段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百度上还说“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从这些描述来看,创新这种事儿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但细思之,凡事都具有两面性,用老子的话说就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本着刨根究底的原则,本人在百度里追溯近年创新作为一种流行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诸多案例后发现,创新虽好,却有个“度”需要把握。下面,本人就以机场公司基层创新工作为例,结合近期所学进行粗浅的论证。
基层创新工作作为机场公司企业文化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往大了说就是让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往小了说就是让平凡的员工能够做出不平凡的工作。可凡事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基层创新工作家家在搞,但以“创新精神”举世闻名的企业也就松下和英特尔等屈指可数的几家。究其原因,无它,唯跑偏尔。也就是说推动基层创新工作偏左了难见效果甚至白白投入,而偏右了却又存在诸多风险、安全隐患或是严重浪费。那么,如何把握好这个度就成了基层创新工作能否持续开展的关键,细思之也就需要基层管理人员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基层创新工作有利有弊的两面性,进而为我们基层创新工作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从本质上来说,创新本就是在传统发展之危中谋求科学发展之机,而其作为一种手段本身也就存在着对错好坏之分,也就是说选对了方法得到了好结果的创新体现了它有利的一面,例如机场公司的服务创新行李可视化创新项目,技术上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把旅客看不到的行李保障画面通过监控设备展示给了等待提取行李的旅客。在过去,行李分拣区的监控根本不可能让旅客看到,公安机关调取录像还需要签个审批表。而随着自媒体的发展,野蛮装卸和行李失窃屡屡被曝光,间接推动了行李保障全流程监控的落地。此项工作落实后,正契合当年民航局提出的“真情服务”中行李保障的环节,不但有效遏制了野蛮装卸和行李失窃事件的发生,更得到了民航局方的认可,2017年该项目被民航局在全行业范围内进行推广。同年,机场公司维霄班组也获得了全国民航示范班组的荣誉;与之相反,选错了方法得到了坏结果的创新也就体现了它有弊的一面。例如伴随创新所产生的风险,近期机电信息保障部创新工作室通过“小技改”的方式帮助机务保障部维修了一批机务专用耳机,就因为带了专用二字,这些耳机故障后返厂维修费用一般在1000至1600元之间,但创新工作室的员工仅花费机务保障部300元左右的备件便修好了第一批的6部耳机。经现场反复测试,效果良好,双方都觉得这是一项即省钱又省时的创新工作。可好景不长,随着夏季的到来,一场降雨检验出了这批“小技改”耳机的问题,那就是不防水。所幸的是,当时只是烧坏了耳机,并没有对飞机的通讯系统造成影响,否则因创新不当引发安全隐患造成严重损失的典型案例就会发生。事后,这批耳机又再一次被创新工作室人员进行了2.0版的防水优化。
从根本上来说,创新不是发明,不用把它看的太高大上。说穿了无非是看两头,一头是需求,一头是资源,而创新就是探寻、尝试如何把外界需求和你能找到的资源搭配在一起。值得庆幸的是,机场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长期运转,使得管理决策合理、安全责任清晰、生产目标明确、应急机制完善,而这些都能够在公司推动持续创新的同时有效防控风险,也使得绝大多数的基层创新工作并不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即使个别风险客观存在,也可以通过上述管理手段有效防控。也就是说,机场公司的基层创新工作大家只需要做就是了,做错了改就是了。说到这里,又涉及到为什么要开展基层创新工作及开展基层创新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等一系列问题?首先,基层创新工作是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是因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我们企业的管理势必需要不断的发生改变,而这种改变本身就属于创新,例如安全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二是我们企业管理行为的目的就是增加利润,而创新可以直接影响利润,例如飞行训练的引入;三是管理就是为了增强竞争力,而创新能够直接作用于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管制模拟机培训等;所以要想在基层开展好管理工作势必要组织开展好基层创新工作。其次,“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如何与时俱进却不是人人都会去考虑的事情,这就对我们基层管理人员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那就是要理解基层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以机电信息保障部创新工作室成立为例,2014年,由于行李系统的直角输送线设计不合理,传送带之间有25-30mm的缝隙,导致卡包情况严重,不仅卡包频繁影响值机效率,而且极易对旅客行李箱和行李系统的皮带造成损坏,进而造成恶性投诉和经济损失。当时咨询生产厂家和国内各大机场后,得到的回复是厂家表示其设备符合甲方建设初期的规划设计,且若要进行后续优化则需要近60万的改造费用;而大机场的设施一方面设计较为合理,再加上体量大,小部分行李的破损均靠赔偿去解决。没找到外援和办法,但为了能解决实际问题,部门内部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当时并不熟悉“创新”这种提法)尝试着自行想想办法,通过反复测试和实验后我们发现,采用硬度适中的钢板裁剪之后加装到传送带之间的缝隙处,就可有效避免卡包问题的发生,据统计,此项创新改造后,卡包率下降百分之九十三,行李破损情况基本杜绝,旅客因这方面的投诉量直线下降。最终,这一难题花了几颗螺丝钉的钱外加几块旧钢板被化解,而这次改造也让机电信息保障部尝到了甜头,更认识到了创新工作在基层管理工作中助力管理、化解难题、节约成本及团结队伍等方面的重要性。最后,说一说基层创新工作的必要性。以T2航站楼转场为例,当时各保障单位都遇到过被所谓的集成商和设备厂家“卡脖子”的问题,其中设备最多的机电信息保障部遇到的问题也最多,比如电梯没有语音提示功能,厂家以涉及运行安全为由,张口报价56万;又比如廊桥手动撤桥改造,厂家以新增机械模块为由,张口报价15.6万;再比如自动门雷达感应不灵敏,厂家以硬件升级换代为由,张口报价12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当时,若按部就班推动上述难题,经费申请难还是小事,关键是还存在解决时限遥遥无期及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防控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最初开展基层创新工作实属被逼无奈的选择,可随着创新工作的推进,56万的电梯语音改造花3万多就得以解决,15.6万的手动撤桥改造花了不到5000元就得以解决,12万的自动门雷达感应项目更是没花钱就得以解决,整个过程不但为机场公司节约了高额的改造支出,也证明了有效的创新可大幅度降低风险。综上,案例虽然均偏向技术创新,但观滴水可知沧海,基层创新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可谓是不言而喻。而且真正做了以后会发现其实真没什么高科技在里边,无非是搞搞模仿式创新、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前两种。
从现状上来讲,创新工作在基层其实并不容易开展。因为要创新就意味着要改变,而要改变则意味着需要付出,经上文论证,创新虽然能带来诸般利益,但这种带有付出的改变必然伴随着风险,再加上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等各类创新工作的不均衡发展,通常是非但起不到互帮互助的作用,绝大多数还存在互相制肘以确保“绝对安全”的情况。那么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在基层持续开展创新工作呢?首先,我们要进行有效的创新。现在的创新热,并不会改变企业向创新要效益的根本目的,所以同样是创新,我们要研究哪一种更有效益,我们在研究创新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创新都要拿来用,而是要提前思考其是否能赚到钱,且不浪费钱;其次,我们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别人的创新即使取得了成功,也并不一定适合我们,如果我们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去做,一味的模仿必然会存在很大的风险;第三,我们要在熟悉的领域创新。这一条并不绝对,只是觉得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里我们无法做到科学的决策,必然伴随一些不可控的风险,例如上文列举的机务耳机创新维修案例;最后,我们的创新要吸取别人的经验,也就是增加创新的有效性。作为企业,创新是要花钱的,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创新产生效益,也就是说别人已经发明的,拿来用就好了,不适合自己使用实际的,改了用就好了,实在没人做过的,自己再去搞研发,毕竟,爱迪生能发明灯泡,百分之九十九的功劳也是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简单的说就是总结归纳别人已经做了的工作,不要去做很多重复的工作,更不要浪费公司的钱。综上,针对基层创新工作的合理推进,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提高体制支持率,加大创新投入;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固化创新成果;三是提高成果转化率,反哺创新发展;四是提高宣传意识,引领创新新风尚。
其实,基层创新工作的开展往往只需要开好头把好“度”,因为随着棘手问题的有效解决、安全隐患的陆续消除、团队效率的逐步提高,基层员工的角色会从付出者转化为受益者,而创新工作也会自然而然的持续下去。以上内容多为本人拙见,如有不妥不当之处,还请诸位读者斧正。